全国服务热线:
火狐体育安卓版网页登录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拥有专业的编制管理队伍
021-32080097
Shanghai Guanghua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X
/
火狐体育安卓版网页登录中心
新闻中心
火狐体育安卓版网页登录:引领在前托举在后——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海志讲“大师”故事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注册 | 作者:火狐体育赛事 | 发布时间: 2024-05-18 11:55:38 | | 分享到: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提出了这一至今仍振聋发聩的不刊之论。

  梅贻琦校长的这一言论对于教育界的影响至今不绝,其实这一说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如今,各行各业都渴望大师,而能称之为大师的人,其专业学识、德行风采必然足以影响一家单位乃至一个行业。

  2022年初,第十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结果正式出炉,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城勘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海志成功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荣誉称号。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海志

  马海志是测绘科班出身,也是从勘察测绘系统走出的又一位全国大师。当记者来到北京城勘院,他坦言:“这次能成功入选,悬在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算是了却了我们院和我个人一个多年的心愿。我认为,没有大师级人物的企业不能称之为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勘测系统的知名大院是我们的目标,如今,我终于可以大胆地说,我们院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大院了。”

  我们常说,大师级人物是一家单位专业水准和综合实力的最佳证明,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只有大师级的单位和平台才能培育出大师级人物,平台和个人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二者不可割裂。

  马海志表示,自己能够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与北京城勘院的逐渐发展壮大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维度来看,北京勘测院是一家建院64年的老院,特别是2000年以来,其在全国同类型单位中率先完成公司制改革,让单位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北京城勘院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全断面一体化智能检测装备

  “我们完成公司制改革后,开始大量承接国家和市场的重大工程项目,因此对大师的渴望也与日俱增。”马海志介绍,2000年以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北京城勘院也乘着这股东风先后承接了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勘测项目,并在这些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主编了全国第一部地铁勘测规范。

  2004年,马海志转任北京城勘院院长后更是将参评全国性的大型科技奖项和大师工匠荣誉称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推进。“评奖和参评各种工匠大师荣誉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院是通过这种荣誉导向,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转型,从而在全院营造一种争优创先、精益求精的氛围,加快我院向科技型企业转型。”马海志介绍道。

  在具体业务推进中,对于承接的重大项目,比如北京地铁5号线、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勘测项目,北京城勘院都会定下国家和省部级奖项的申报任务,以此来鞭策项目技术负责人员以及全院的技术骨干们。通过持续不懈地抢项目、抓创新、争奖项,该院先后斩获百余项国家、住建部以及北京市多种奖励,其中包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及住建部优秀勘察设计奖等。轨道交通勘测项目一线

  在各种市场项目和技术荣誉的支撑下,北京城勘院近些年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系统内的声望水涨船高,成功挺进百强,特别是在轨道勘测专业上的排名位列全国第一。单位影响力的提升,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申报打下了坚实基础。

  即便这样,面对这一全国性的权威荣誉,北京城勘院的获评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2015年,该院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就曾申报这一荣誉,但未能入选。而马海志本人在2020年首次申报,虽然在首轮评选中得分领先,但最终未能如愿,直到2022年第十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中,他才一气呵成,摘得大师荣誉。

  大师二字分量不可谓不重,那么,大师应该是怎样的,具备哪些特质才能当得起大师荣誉呢?

  “大”字恰当地形容了大师称号影响之广泛,而“师”字则明确了大师的权威和高度。人们常说:学高为师,可见大师必须具备出众的专业学识和技能。

  荣膺大师称号的马海志也对此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所谓大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也就是说,大师必须具备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德行属于“软实力”,但却不可或缺。就勘察设计大师来讲,必须具备踏实严谨、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也是专业技能要达到一定高度所必备的精神特质。

  除此之外,大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硬,要具备突破性和引领性,这是大师称号的必然要求。大师本就是一个包含权威性和引领性的称谓,只有在某一行业取得了引领性成就并得到广泛认可的专业人才方能当得起大师二字。

  “我认为,参评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人应该是本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管理层,这并不是所谓官本位思想,而是只有站在负责人和统筹管理的位置上才能全面地认识本单位和全行业的前沿趋势,只有先看到、思考到,才有可能慢慢达到这一高度。不仅如此,大师还必须是能引领和影响行业的人,如果你连一个单位都无法引领,又谈何影响行业呢。”马海志直言。

  诚然,如今的马海志是北京城勘院的主要掌舵人,但他依然自认是一名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北京城勘院是技术型单位,所以作为单位的管理层必须时刻关注并掌握技术动向,只是与一线技术人员相比,管理层需要掌握的面更广,涉及的技术层次要更深入,其实这些又何尝不是大师的内在要求呢。

  从业30余年来,马海志从一线技术员做起,直到今天掌舵北京城勘院,他聚焦精密工程测量这一主业,取得了众多突破性和引领性的成绩。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量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完成的“国家大剧院施工测量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迄今为止,马海志作为主要发明人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编制了国家标准4部,其他行业、地方标准8部……这些数字和成绩正是马海志在技术引领上的有力证据。

  勘察和测绘专业是马海志最熟悉的专业领域,在取得成绩之外,马海志对勘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时刻保持关注和思考。他表示,勘察大数据和三维地质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勘察大数据推广应用,对于降低全行业外业成本,提高已有数据的利用率有很大的助益,有利于促进勘察专业向高端咨询模式转型。近年来,三维地质模型也逐渐由最初偏重于展示功能向着分析、计算、仿真和展示多种功能集成演化发展,这是传统勘察专业向着信息化、智慧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工程测量方面,以测绘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测绘装备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测绘成果的低成本、快速三维表达为数字孪生铺平了道路。工程变形监测自动化也是行业的热点之一,集成了多种类型传感器的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系统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工监测,为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BIM技术在建设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应用逐渐铺开,也给传统勘测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勘测成果的三维化表达和三维设计环境的构建,BIM施工条件下的结构空间形位质量控制,利用变形监测数据对模拟施工的结果进行验证等。

  除了技术和成绩,马海志还一直思考怎样让专业建设持续向前,成功获评大师后,他的目标则更为明确:如何让大师的精神和火苗在北京城勘院一直传承下去?

  大师荣誉是一个亮眼的成绩,但不会是终点。马海志一直保持着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他计划在北京城勘院成立大师工作室,依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带领全院的青年技术骨干向更高处攀登,让他们能依托平台更好更快地成长发展。

  “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在我30余年的从业经历中,杨伯钢大师就称得上是我身边的榜样,认识杨伯钢大师以来,我从他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待技术的严苛谨慎以及对待基层业务的深入了解。2015年他成功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大师从身边走出,我也将成为大师确定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在工作中也有针对性地以大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后来果然如愿以偿,我觉得杨大师的鼓舞和帮助是支撑我摘得荣誉的重要精神助力。”马海志不无感慨地说道。

  成立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青年骨干有效且便捷的方式,但育才的前提是选才和用才。成为北京城勘院主要管理层的10多年间,马海志在选人用人上也有独到的标准。

  2004年,马海志担任该院院长并兼任技术委员会主任时就立下一条规矩:公司的工程项目必须由该项目或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委员会上报告审核,然后才能通过,而且每个项目也建立了项目组长负责制。

  他解释道:“这不是。首先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这一过程,能够熟悉公司的项目和技术动态,从而有效防止部分管理层脱离技术和业务;其次,通过面对面报告的审签流程,院管理层能够直面一线项目人员,从而发现肯干能干、值得培育的‘好苗子’;最后通过建立项目组长负责制,也让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建立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时刻想着在技术上怎么创新、做出突破。”

  “常听人说,在我院能接触到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机会。这不是自夸,而是我们一贯坚持管理向青年技术人员倾斜。”马海志颇为自豪地说。他认为,青年技术骨干是一家技术主导型公司的核心力量,必须重视他们的培育和成长,尤其是院领导和专业技术带头人,不仅要自己往前走,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从成功获评那一刻起,马海志心中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让北京城勘院的大师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培育出更多新的大师。“我评上大师,不仅是我个人的功劳,还有平台支撑和托举,所以我必须把大师的种子种在北京城勘院肥沃的土壤中,让它生根发芽,硕果满树。这是大师带给我的责任,也是大师‘德行’的一部分,所以我必须承担这份责任,修好这份德行。”马海志如是说道。

  “学高为师”这是师字所代表的分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字所承担的使命。成为大师的马海志用自己的话重新诠释了这两层含义:“大师要专业精湛,引领专业技术向前发展;大师要修德传承,托举后来者前行。”

  原标题:《引领在前,托举在后——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海志讲“大师”故事》